某学习小组利用图(1)中装置和有关仪器进行

的实验室制备研究。

(1)(用品选择)
①实验室制备

,若要控制气体较平稳地产生,则选用的原料应该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可用的发生装置有_________(填上述装置序号)。
②使用丁装置制取气体时,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___;丁装置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_____.
(2)(讨论猜想)
①若要收集比较纯净的

气体,收集装置是选用戊还是己出现了争议。选用己的小张认为

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填“大”或“小”)且___________,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然后验满;选用戊的小杨认为根据收集___________的经验,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排空气法更纯净。
②查阅资料发现通常状况下一体积的水能溶解一体积的

气体,溶解度_________;且

的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率远大于其溶解和水反应的速率,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
③提出猜想:要收集比较纯净的

气体,猜想1:用向上排空气法;猜想2:用排水法;猜想3:_________。
(3)(实验探究)
用排水法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的对比实验如下(分别用2个250mL的集气瓶收集):
比较项目
| 向上排空气法
| 排水集气法
| 结论
|
收集验满的过程
| 燃着的木条移近集气瓶口熄灭;平均每瓶集满耗时1′48″
| 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平均每瓶集满耗时34″
| _________________
|
向集气瓶中加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 先变浑浊后变澄清耗时2′58″
| 先变浑浊后变澄清耗时1′50″
| __________________
|
(4)(反思交流)
为什么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耗时更长,浓度反而更低呢?请从分子运动的角度予以解释。________。
(5)(拓展探究)
①为了取得更加精确的实验数据,学习小组用图(2)装置测定不同方法收集的

与20%的

溶液反应的压强变化(初始压强为104.2kPa)。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其中用排水法收集的

纯度

,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

纯度为_____________。
②意外发现: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当燃着的木条移近集气瓶,木条熄灭的现象能否证明

一定集满?______________。
(6)(拓展探究2)
用石灰石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制取

,待反应至不再冒气泡后,过滤,并向滤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到图(4)曲线。(已知

溶液呈中性)

①AB段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BC“平台”数有自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③CD段溶液pH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④若工业上利用(拓展探究2)回收轻质碳酸钙,应控制反应进行到点_________(填写“A”“B”“C”“D”或“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