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论语》六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在音乐,上有极高的造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慍 (2)学而不思则罔 (3)欲学,恐已暮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少儿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小题3】在《<论语>六章》中,有一则关于学习方法的表述,现在已经演变成一个四字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
【小题4】《师旷论学》一文中,晋平公“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结合你对《<论语>六章》中的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的理解,谈谈晋平公还该不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