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草药不拘定月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于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

(注释)①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叶枯萎后能继续生存,次年春又可发芽,故称。②芦菔、地黄:草药名。芦菔,即萝卜。③愆(qiān)伏:阴阳失调。这里指气候变化。④筀(ɡuì)竹:一种竹子。⑤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即今广西、广东、湖南交界处。⑥并汾:泛指北方地区。约今河北、山西一带。⑦诸越:即百越。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也指其居住地,即今浙、闽、粤、桂等地。
⑴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标3处)
即 候 苗 成 而 未 有 花 时 采
⑵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此未当   ②二月草已芽
之晚筀   ④望秋先
⑶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用根者/遂子孙荷担者三夫
B.此其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C.土气有早晚/溪行,忘路之远近
D.可一切拘以定月哉/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⑷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对传统“古法”表示否定,再从草药的使用部位不同和草药生长的条件不同两个方面,正面说明自己的观点,得出“岂可一切拘于定月哉”的结论。
B.作者以芦菔、地黄为例,是为了证明采植物的宿根,有茎叶时采比无茎叶时采要好。
C.作者引用白乐天的诗,形象地证实了地势的高低会影响决定植物生长的早晚。
D.从本文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沈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⑸文章对“采草药不拘定月”的论说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请从下面选出最适宜的一项是
A.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4 03:4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