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古文阅读

①张溥,字天如,太仓人。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与同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

②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采方成进士,两人名彻都下。已而采官临川。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曰复社。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以葬亲乞假归,读者若经生,无间寒暑。四方啖名者争走其门,尽名为复社。溥亦倾身结纳,交游日广,声气通朝右。所品题甲乙,颇能为荣辱。诸奔走附丽者,辄自矜曰:“吾以嗣东林也。”执政大僚由此恶之。

③里人陆文声者,输赀为监生,求入社不许,采又尝以事抶之。文声诣阙言:“风俗之弊,皆原于士子。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闽人周之夔者,尝为苏州推官,坐事罢去,疑溥为之,恨甚。闻文声讦溥,遂伏阙言溥等把持计典,己罢职实其所为,因及复社恣横状。章下,巡抚张国维等言之夔去官,无预溥事,亦被旨谯让

④至十四年,溥已卒,而事犹未竟。明年,御史刘熙祚、给事中姜埰交章言溥砥行博闻,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帝御经筵,问及二人,延儒对曰:“读书好秀才。”帝曰:“溥已卒,采小臣,言官何为荐之?”延儒曰:“二人好读书,能文章,言官为举子时读其文,又以其竟未用,故惜之耳。”帝曰:“亦未免偏。”延儒言:“诚如圣谕,因善读书,以故惜之者众。”帝颔之,遂有诏征溥遗书。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帝悉留览。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卒时,年止四十。

(《明史﹒张溥传》)

(注)①经生:唐代以端正工稳的小楷手抄佛经的人被称为“经生”,此处指努力读书。②复社,明末文社。崇祯二年(1629 年)成立于吴江(今属江苏),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以东林党后继者为己任。③东林党,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万历三十二年(1604 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在此讲学,讽议朝政、评论官吏,时称“东林党”。④谯让:谴责。
⑤经筵:专为皇帝举行的讲经活动。周延儒时为内阁首辅,是经筵活动的主持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方名者争走其门 啖:利诱、引诱,此处指追逐。
B.遂伏阙言溥等把持计典 计典:法规。
C.巡抚张国维等言之夔去官,无溥事    预:预先安排。
D.帝之,遂有诏征溥遗书 颔:点头(表示认可)。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溥与张采同为“复社”盟主,所受的遭遇都是一样不幸,所以,当时人称他们为“娄关二张”。
B.张溥因遭到群小的诋毁,人生坎坷,死时仅四十岁;张采也遭受贬谪,终生只是官职低微的小官。
C.张溥回家奔丧的时候,联络本郡的学士名流,恢复古学,组建“复社”。
D.陆文声没有凭真才实学考取监生资格,所以复社人没有接纳他,加上张采又曾经惩罚过他,所以怀恨在心,上书诋毁“娄关二张”。
【小题3】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2)诚如圣谕,因善读书,以故惜之者众。
【小题4】文章第②段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张溥在当时影响很大?
【小题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溥 诗 文 敏 捷 四 方 征 索 者 不 起 草 对 客 挥 毫 俄 顷 立 就 以 故 名 高 一 时 。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8 01:58: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