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拔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注)①宜阳:韩国的军事要塞。②赵累:周大臣。③公仲:韩国国相。④景翠:楚国大将。⑤煮枣:古邑名。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横线的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阳必 拔:攻下
B.奈何   且:将要
C.韩氏果亦重宝   效:仿效
D.而东周 德:感激
【小题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
A.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
B.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
C.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
D.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
【小题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周君认为宜阳城内筑城木材数量多,粮草充足,足够抵御进攻,所以秦必无功。
B.赵累认为,秦王不听群臣父兄建议执意攻打宜阳,为避免失败,他必将背水一战。
C.不同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景翠最终选择发兵攻秦。
D.宜阳的战事正赵累预料的那样进行,最终,东周君和景翠各得其利。
【小题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如背秦拔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03 07:02: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