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则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请诸葛亮《出师表》)
(乙)
郗超与谢玄
①不善。苻坚
②将问晋鼎
③,既已狼噬梁、岐
④,又虎视淮阴
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
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
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小题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宜付有司论其
刑赏
(2)性行淑
均(3)郗超与谢玄不
善(4)既已
狼梁、岐
【小题2】翻译句子。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オ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小题3】(甲)段中,诸葛亮认为,信任将军向宠,其结果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乙)段中,郗超认为,遣玄北讨,其结果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由此可见,诸葛亮和部超都是知人善任的人。“不以爱憎匿善”这句话还能体现郗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