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宋威的《涵养几分静气》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书舟中作字》中记载,苏轼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苏轼“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 人民日报 》2018年1月16日,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面两小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围绕“怎样培养静心”,作者主要论述了三个观点,分别是_______,艰难困苦的历练能培养静心,_________。(以上三空,请用主谓句的形式回答,力求简洁。)
(2)第②段主要通过_______和道理论证,论述了“静”的重要性。
【小题2】第①段从一则故事写起,有哪些作用?
【小题3】关于第③段论证思路的概述,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1)提出本段观点:严格的自律能培养静心。
(2)通过道理论述,强调自律对培养静心功夫的作用。
(3)引用名言,强调自律对涵养静心功夫的重要性。
(4)举出***的事例证明观点。
A.(1)(4)(3)(2)
B.(3)(2)(1)(4)
C.(3)(1)(4)(2)
D.(1)(3)(2)(4)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7 08:26: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