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建本》)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上烛火。④孰与:用于比较。孰:谁,哪一个。⑤昧:黑暗。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蜀之有二僧(______)   ②子何而往(_______)
③晋平公问师旷曰(______) ④欲学,恐已矣(_______)
【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两处)。
安 有 为 人 臣 而 戏 其 君 乎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小题4】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文不同的劝学方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更新时间:2018-06-14 10: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