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①者也,今方来,
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②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③,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④也,
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①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②坐:犯罪。③洒酣:喝洒喝得正高兴时。④熙:同“嬉”,戏弄。
【小题1】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晏子将使楚——晏子将要出使楚国。 |
B.吾欲辱之,何以也?——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
C.齐人固善盗乎?——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
D.寡人反取病焉。——我反而是生病了。 |
【小题2】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 |
B.晏子拥有渊博的学识,“橘枳”之喻证明知识就是力量。 |
C.晏子面对强权能勇敢从容,毫不畏惧。 |
D.晏子是著名的政治家,拥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