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字的词语。
(1)咸来问讯 (2)不足为外人道也
(3)亲老家贫 (4)会郡遣督邮至
【小题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不足为外人道也。
(3)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小题4】(甲)文通过想像虚构了一个怎样的桃花源,请结合(乙)文内容谈谈作者虚构桃花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