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愚公移山(节选)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 易 节,始一反焉。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龙则
灵(_________) (2)谈笑有
鸿儒(_________)
(3)可以
调素琴(__________)(4)无
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 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
有错的一项是( )
A.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
B.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
C.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 |
D.作者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的品德高尚。 |
【小题4】古代的文人大多喜欢用“托物言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那么作者借陋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和志趣?对你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