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不仅仅是筷子
一双筷子,何止是一种食具?它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记忆,是一种集体的感情投射。因为它,小孩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品到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因为“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悟到心灵的依偎……
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箸”。而“箸”与“住”字谐音,“住”有不吉利的“停止”之意,故我们十分讲究的祖先们就索性反其意而称之为“筷”(音与“快乐”中的“快”同),加上制作筷子多取材于竹,便在“快”字上加上个竹字头这也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不过也有史学家指出,其实早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前的原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筷子的雏形:在发现了火可煮熟食物后,们最早的祖先为了避免用手从陶锅中抓取滚烫的食物,便已经聪明地学会取草茎或木桃来取代手指。据中国上海民间民俗藏筷馆馆长蓝翔介绍,最原始的筷子有长有短有粗有细且并不规则,直至殷纣王时代,筷子粗细长短才开始统一起来。
此外远古时期,筷子多是就地取材的树或木棍、天然的动物骨、角,原始社会末期是修削后的木筷或竹筷。夏商时期出现象牙筷、玉筷,春秋战国时期庄重古朴的铜筷铁筷,汉魏六朝时期,光亮秀丽的漆筷、精致名贵的金筷相继登台亮相,而最值得一提的是起源于唐代的银筷:因为金筷是被皇家所垄断的,富豪权贵便求其次,开始热衷于用银筷,而且自唐代以来,银筷一直很受宠。原来传说银筷能验毒:只要跟有毒的食物如毒菌、河豚或毒药接触一下,原来的银白色就会变黑,由此可保障进食安全。近来,质料各异的筷子更是名目繁多,其中有角筷、乌木镶金筷和各种玉筷。从形状上来看,起初是一头圆,一头方,象征天圆地方,后来又逐渐发展出多种样式:四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倒圆锥形等,可谓不一而足。
筷子除作进餐用县外,还常常兼有其他用途。旧时有取暖时炎火用的火筷子;有当作高贵礼品赠送的“礼筷”,有自卫防身的铁筷子;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兄弟使用的钢筷还可作武器:进餐时如遇袭击,便可利用非常锋利的另一头飞掷向敌人。传说贵州苗族就有一个“钢筷三”,飞出的“飞筷”百发百中,令前去镇压的清军闻风丧胆。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使用筷子上不同地区和民族有着许多或相同或不同的习俗。例如在宴会上不能掉筷子,万一客人不慎掉了筷子,主人马上给换上一双而绝对不能单独更换;席间用筷子夹菜时不能速度大快、动作过猛,但也不能犹豫不决;席间不能用筷子指手画脚,更不能用筷子指点别人;更不能用碗倒扣筷子,因为这是对厨师的大不敬。
实际上,筷子并非仅仅是中国人的专用食具。早在汉代,筷子便流传到朝鲜半岛日本人和东南亚各民族使用的筷子也源于中国。目前全球大约有18亿人使用筷子但中国的用筷习俗会不同于邻邦,密码就是背后的文化。
【小题1】近日,某奢侈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因不当言论被曝光,引起广大民众不满其品牌拍摄了一个用中国筷子吃批萨的广告,片中女模特用餐过程中,夹杂着中式发音傲慢语气以及各种奇怪姿势,对中国的筷子显示出了极大的无知。请你结合选文和自己的理解,以“一双筷子,夹起了千年文明”为开头,简明扼要地向世界重新介绍中国的筷子(1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