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的哲学
尤今
①我点了三道菜:姜丝鱼片、咸鱼煎蛋、冬菇芥蓝。
②在柬埔寨中部这个人口寥寥,又落后得好似一百年都不曾发展的小城磅清扬,居然能够在这间唤作“湄公餐馆”的小店的菜单上看到如此“纯中式”的菜肴,既欢喜,又迷惑;而等那三道菜一一被端上来时,我的欢喜和迷惑,全部变成了因难以置信而生发的惊叹。
③宛如霏霏细雨的姜丝,密密地罩在嫩白如初降雪花的鱼片上,恍若一场牵动人心的艳遇。掺和着咸鱼的蛋液,被煎成一个金黄澄亮的大月亮,毫无机心地仰视众生。饱满的冬菇和修长的芥蓝,亲密地依偎着,有长相厮守的温馨。
④道道菜肴,色泽鲜丽,卖相绝佳,味道呢,更是一等一的好,每一口都让人舍不得吞咽。
⑤这名出色的掌勺人,姓丁,是老板兼厨师。过去,他向一位香港厨师学艺,时间长达十年。
⑥这晚,客人不多,我们闲聊。
⑦他一丝不苟地说道:“学烹饪,如果一板一眼地死记烹饪的步骤,是于事无补的;最重要的是,学艺者必须下足功夫去钻研烹饪的原理。炒菜,多几滴水或少几滴水,味道完全不同;切肉,必须顺着肉的纹理,否则,那肉一定作怪,不管你下什么料去调弄,都煮不出好味道来。把原理一搞通,厨艺肯定差不到哪儿去。不过呢,话说回来,厨师一定要对所有的肉啊、菜啊有一分强烈的感情,菜和肉才会乖乖地听话。”
⑧我看着那张菜式不多的菜单,冒昧地问道:“你天天煮着同样的几道菜,反复练习、千锤百炼,才能煮得这样精彩吧?”
⑨他睃了我一眼,不答,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了一本厚厚的菜谱,递给我。
⑩我只翻了几下,便眼花缭乱,哇,那菜式数不胜数,单单鸭,便有八宝鸭、香酥鸭、北京烤鸭、卤鸭、辣熏鸭,等等。
⑪他一脸自豪地说:“我曾在首都金边一家豪华大饭店当主厨,菜式千变万化,不管客人点什么,都难不倒我。现在,到这小城开餐馆,客人喜欢的菜肴,来来去去都是这几样,我只好把这本菜谱收起来了。”
⑫“空有一身武艺而无用武之地,不是很可惜吗?”我又问。
⑬他轻轻地耸了耸肩,答道:“不必听人使唤而事事自己做主的这种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⑭说毕,他的脸上浮起淡若浮云的微笑。
⑮这位厨师,不但精通厨艺,而且深谙生活的艺术。
⑯其实他自己就是一朵云。
⑰云不肯守着一成不变的形状,它不受天空的囿限,千变万化,自我负责而又活得潇洒自在。
(选文有改动)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情节 | “我”的心情 |
“我”从菜单上看到“纯中式”教育 | ①______ |
②______ | 惊叹 |
“我”看到菜式不多的菜单 | ③______ |
厨师道出自己对生活的见解 | ④______ |
A.文章对三道菜做了生动的描述,突出了厨师厨艺的高超。 |
B.文章第⑦段主要是厨师谈及自己是如何做菜的,这和文题“厨师的哲学”没有什么关系。 |
C.厨师把那本厚厚的菜谱放在柜子里,是因为他现在对里面的菜式做法已经生疏,做不了了。 |
D.厨师对本职工作和生活都有独到的领悟与见解。 |
E.文章结尾写云不受“天空的囿限”,实则写厨师有着像云一样潇洒自在的生活艺术。 |
(链接材料)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来主要从事文学创作。他在地坛中曾有此感叹:“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他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呀!于是他在生和死的交叉口徘徊踟蹰,什么人都不想理,只想就这样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记不清都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正如先哲所言——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最后他想通过了,“上帝在交给我们出生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就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于是他坚强地活着,并有了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