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价格的尾数常为9
①一瓶洗手液价格11.9元、一双鞋子标价499元、一件外套售价599元……走进一些商场和超市,无论是生活日用品还是衣帽鞋裤,很多商品价格都有零头,个位数通常是一个“9”,而尾数上差一个“1”就能凑成整数,究其原因,你会不会在心里打一个小小的问号?
②事实上,商家们在制定商品零售价格时,通常会实行尾数定价策略,即以一个非零的数字作为价格的尾数。以数字9而非其他更小的数字作为价格的尾数,若这是一种有效的尾数定价策略,则隐藏着的一个前提是,商品销量不会由此而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这样定价还能刺激人们的消费意愿,扩大商品销量,自然属于锦上添花了。既然以数字9作为价格的尾数如此常见,必定有其合理性。
③由于记忆容量有限,人们很难完全准确地认知位数较多的数字,进而会对这些数字进行截断处理。有天,你买了一件衣服而朋友问及价格,你会顺口回答“二百多”。事实上,衣服的准确价格是299元,只是被你截断处理为“二百多”。虽然299元与301元仅相差2元,但若人们将后者截断处理为“三百多”,则会无意识地夸大两种价格的差异,会让顾客感觉商品便宜得多,结果购买意愿显著增加。
④若一个数字的尾数不为0,则该数字被称为精确数。托马斯等学者在2010年的研究中发现,用精确数定价会让消费者对商家产生信任感,认为商品经过了准确的成本核算,其价格比较“靠谱”,故议价空间不大。有学者将该结论应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时发现,当房屋定价为精确数364578美元而不是与之相差无几的整数365000美元时,前者的成交率更高。精确数字假说表明,商家将一件衣服的价格由300元调整为299元,既可能因消费者的信任感增加而扩大销量,还会减少讨价还价的麻烦。即使消费者议价,也更可能出一个好价钱。
⑤商家还会通过定价传递商品质量信号。斯蒂文与维勒两位学者在1997年的研究中发现,若商品价格以数字0结尾,则消费者会联想该商品具有较高的质量;若商品价格以数字9结尾,则消费者会联想该商品具有较低的质量。那些高端品牌会将商品价格尾数设为0,而经济品牌会将商品价格尾数设为9,从而对市场进行分割。
⑥当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时,人们会从左至右逐位对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例如,给定8.9元和7.5元这一组价格以及9.3元和7.9元这一组价格,大多数人会觉得7.9元在第二组中显得更便宜,但实际上两组价格中的价差都是1.4元。为何存在这样的感觉呢?原来,消费者对价格进行从左至右的逐位比较——第一组价格最左端数字的差为1(即8-7=1),而第二组价格最左端数字的差为2(即9-7=2)。只要价格最左端的数字保持不变而不发生向上的跳跃,即使末尾数字从0变成9,人们感觉到的价格变化也是偏小的,故购买意愿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⑦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喜欢数字“9”,是因为“9”有多种意思,譬如“直上重霄九”“一言九鼎”“九九归一”等,都是好的寓意,因此商家喜欢把商品价格尾数定为“9”也就不足为奇了。
⑧任何商业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商业逻辑。商家选择数字9作为价格尾数,隐藏着的套路还真不少。
【小题1】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为何价格的尾数常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