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林里曲径通幽处》,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林里曲径通幽处

商艳燕

①我才知道,城市一角竟有这样一个幽静的所在——一条细长蜿蜒的小路直通山际。静谧安闲的午后,不为寻春,我却在这里与春天不期而遇。

②山路入口处颇有些漫不经心,若不是已风闻了它的名字——生态园,我是断不敢轻易踏入的。幸好此时有三三两两的身影在前方领路,我便也试探着向其中走去。对于未知的风景,我们总是充满期待,有如青春时因为憧憬而心生欢喜。一片碎石平坦处外,便是一条小路通向深处了。而山此时如默亦如墨,春尚浅,山道两旁无颜色。

③前几日的积雪化为春泥,一段略有泥泞的小路仿佛春讯,告诉你大地正在苏醒,一切都将变得柔软。左手边的半坡处,有一方不规则的圆润石块,上写着“曲径通幽”四个字,原本就颇为耐人寻味,在此时,是不是还会有况外之喜呢?

④被修建好的小路不疾不徐,道两旁松柏蔽之,松柏后有野生树木各生姿态,我猜那是些槐树榆树。尚不到河开雁来的日子,山间的花与树自然不能提前打马扬鞭。但是对于一双曾见证过山间冬去春来的眼睛来说,心头却早已是挥就了春日烂漫的风光图。春在心间,春便不远。

⑤果然是好一个曲径,小路兜兜转转,几番峰回路转,向前望似是尽头,转过一个小弯,又是一条曲径。又果然是好一个通幽,午后的山间无甚人声,细细的风从耳畔吹过,去岁的枯草兀自摇摆,残雪在乱石间有如淡墨山水,举头望,却是瓦蓝的天。清脆鸟鸣从山与天间穿过,它却在哪个幽静处生生不息?

⑥偶有略陡的山坡,却也并不会太消耗气力。这样舒缓的小路再加上两旁密密麻麻的林带,倒颇适合散步沉思慢行低语。假如你不是在人群热闹的时候来凑趣,我想,这里或许会有许多诗意降临。

⑦不知不觉中,已登至一小小山腰,风在此时有些猎猎而动。向西望,是热闹而拥挤的城;向东望,小路仍蜿蜒不绝,三两凉亭零落在远远近近的山头。我仿佛望见童年的家园,那时我住在东山脚下,夏日炎炎之时,红得心醉的山丹花开起来了。从小我便知道,有些美总是开在深山寂寞之处。

⑧四下里望去,我已在山间,刚刚走上来的小路若隐若现。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走着走着就爬上了一个又一个山坡。那双脚下有时间的印迹,有梦想的过程,只要一直走着,你便拥有了山。是啊,山始终在那里,重要的是你要去走一走。

⑨下山时,已是近傍晚时光,仍有三两人向上结伴而行……

⑩“曲径通幽”之处在小区“林里嘉苑”一侧。我很喜欢名字中的这个“林”字,木为大自然之本,树为山之魂。于那曲径里走下去,你会遇见人生幽静之所在。

 (选自2019.3.5《唐山劳动日报》,有改动。)

【小题1】理清游踪能帮我们更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请根据下面提示,补全作者的游踪。
“山路入口处”——___——“左手边的半坡处”——“已登至一小小山腰”——____——“下山时”
【小题2】标题中“林里”具体指哪里?“曲径”“通幽”的特点分别体现在何处?(可用文中词句作答)
【小题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个句子。
尚不到河开雁来的日子,山间的花与树自然不能提前打马扬鞭。但是对于一双曾见证过山间冬去春来的眼睛来说,心头却早已是挥就了春日烂漫的风光图。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景、情、理交融。
B.作者游览时虽“春尚浅,山道两旁无颜色”,却在山路上得到了春讯,感受到了春意。
C.文章第⑦段实写了在山腰所见时:西望看到的城,东望看到的蜿蜒不绝的小山和山丹花。
D.本文语言长短句交错,妙词佳句俯拾皆是,且富有哲思,很见作者的文学功力。
【小题5】透过文中记叙描写的景、物,去把握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思量,是读懂散文的重要法宝。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⑧段划线句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2 03: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