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佐卡因(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常用于创面、溃疡面及痔疮的镇痛。在实验室用对氨基苯甲酸(

)与乙醇反应合成苯佐卡因,有关数据和实验装置图如下: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乙醇
| 46
| 0.79
| -114.3
| 78.5
| 与水任意比互溶
|
对氨基苯甲酸
| 137
| 1.374
| 188
| 399.9
|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 165
| 1.039
| 90
| 172
| 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醚类
|
产品合成: 在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8.2g对氨基苯甲酸(0.06mol) 和80mL无水乙醇(约1.4mol),振荡溶解,将烧瓶置于冰水浴并加入10mL浓硫酸,将反应混合物在80℃水浴中加热回流1h,并不时振荡。
分离提纯: 冷却后将反应物转移到400mL烧杯中,分批加入10%Na
2CO
3溶液直至pH=9,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乙醚(密度0.714g·cm
-3) 分两次萃取,并向醚层加入无水硫酸镁,蒸出醚层,冷却结晶,最终得到产物3.3g。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在合成反应进行之前,圆底烧瓶中还应加入适量的______。
(2) 该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3)将烧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 。
(4)分液漏斗使用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乙醚层位于_______(填“上层”或“下层”);分离提纯操作加入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_________。
(5)合成反应中加入远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____;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10%Na
2CO
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 。
(6)本实验中苯佐卡因的产率为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该反应产率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 (填标号)。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导致副反应多 b.催化剂加入量不足
c.产品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d.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