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6分)
(1)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B《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霎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B.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在生命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罗曼·罗兰直到临终前几天还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朽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生命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由此可见,他们是在超越了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
C. 《公输》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选自《墨子》和《孟子》。这两部作品产生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各种流派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3分)“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呢?别生气了现在骂也没用了。重新开始吧。”“哪能不气愤呢英诺肯季·帕夫洛维奇!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我每天都要紧张地劳动八个小时啊!这帮寄生虫真该死!”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列杰尼奥夫给他弄到一些纸帮助他把写好的稿子用打字机打出来。一个半月之后第一章又脱稿了。“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中的“他”是谁?他又怎样的性格特征?“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指的是什么事件?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2-24 04:00: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