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青铜古称“吉金”,多为金黄色,主要是铜、锡、铅的合金。因其铜锈呈青绿色, 故名青铜。运用现代仪器分析青铜器及其锈蚀成分可以帮助我们对青铜器文物进行研究和保护。
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能谱仪对我国西周晚期某墓地出土的青铜容器、兵器、乐器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其中锡含量的分布频次如图。

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镇国之宝”后母戊鼎西南足部位的锈蚀样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 Cu2Cl(OH)3
| Cu2O
| Cu2CO3(OH)2
| SnO2
| 其他
|
1
| 98%
| 2%
| 0
| 0
| 0
|
2
| 5%
| 95%
| 0
| 0
| 0
|
3
| 29%
| 34%
| 12%
| 0
| 25%
|
4
| 61%
| 0
| 4%
| 9%
| 26%
|
上述成分中,碱式氯化铜[Cu
2Cl(OH)
3]对青铜文物的危害极大,器物一旦沾染上这种物质,在环境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像患上瘟疫一样传染和蔓延,将会造成溃烂、穿孔,直至彻底瓦解。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青铜名称的由来是_________。
(2)由锡含量的分布频次图推断,某件青铜兵器的锡含量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4% B 10% C 18% D 26%
(3)后母戊鼎西南足上的锈蚀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
(4)碱式氯化铜[Cu
2Cl(OH)
3]的生成与环境中的氧气、水和_________密切相关。
A 氯化物 B 二氧化碳 C 水 D 氮气
(5)下列说法
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
A.青铜器的锡含量可能与用途有关 |
B.珍贵的青铜器应保存在绝氧、干燥的环境中 |
C.保护青铜器时,无须关注环境中的氯化物 |
D.后母戊鼎西南足的锈蚀样品中都含有Cu2Cl(OH)3和Cu2CO3(O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