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mL“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用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燃烧,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实验)小明欲证明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该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1)实验原理: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mL“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迸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此实验后,小方认为要证明二氧化锰是一种催化剂,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依据所做的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拓展.在活动与探究课上,老师在演示“水能生火”的实验时,他向包有过氧化钠

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时,脱脂棉燃烧起来。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欲对此进行有关探究,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猜想)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可能有能量变化;②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实验装置)在老师指导下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实验探究1)探究反应过程中有什么气体生成?
(1)打开如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有气泡冒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刚猜想另一种物质是碳酸钠,小明认为不可能。小明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用试管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____性。你认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继续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钠还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
(思考)
(1)实验室应怎样存放过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其在宇宙飞船和潜水艇中经常用到。请你结合有关信息,推测过氧化钠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