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完成33、34题
“中国天眼”一眼看穿137亿光年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这标志着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了重大原创突破。

据了解,FAST项目是我国重大科技项目,系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是人类直接观测遥远星系行星、寻找类似太阳系或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潜在智慧生命的重要设施。其科学目标主要是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发现新脉冲星、主导国际甚长基线网、探测星际分子、寻找地外文明等,在航天工程及其他领域具有广泛用途。
FAST项目采用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设计:利用贵州天然的喀斯特漏斗洼地作为台址;在洼地内铺设4450块反射面单元组成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望远镜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FAST全新的设计思路,加之得天独厚的台址优势,突破了望远镜的百米工程极限,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该项目的建设,使我国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平台,为我国开展“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宇宙起源和演化、太空生命起源和寻找地外文明等研究活动提供重要支持。同时,填补美国、西班牙和澳大利亚三个深层空间跟踪站在经度分布上的空白。
从理论上说,“天眼”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宇宙边缘。有了该望远镜项目,中国在未来20到30年,可在最大单口径望远镜项目上保持世界一流地位。近日该望远镜就曾接收到来自1351光年外一颗脉冲星发出的脉冲信号。有外国科学家就形象的描述中国这个“天眼”的威力,“你在月球上打手机它也能发现”。
“天眼”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建设,从概念到选址再到建成,耗时22年,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据悉,目前国际上有10项诺贝尔奖是基于天文观测成果的,其中6项出自射电望远镜。因此,“天眼”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后,将有望协助中国科学家冲击诺贝尔奖。
【小题1】文章中提到:从理论上说,“天眼”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宇宙边缘。其中,“光年”是天文学研究中用到的单位,指的是
.
A. 光传播的时间 B. 光传播的距离 C. 光传播的速度
【小题2】我国科学家利用独创的设计,实现了“天眼”望远镜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这些独创的设计包括(多选)
.
A.选择贵州天然的喀斯特漏斗洼地作为台址 |
B.填补了深层空间跟踪站在经度分布上的空白 |
C.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 |
D.为我国开展“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等研究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