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二)科学该不该警惕
黄桂元
①“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这句名言历久弥新,影响整个地球长达500年之久,无愧于“绝对真理”。近现代历史中,全世界曾有无数的人,小时候的最大理想就是当一名科学家。“我只相信科学”,几乎成了文明社会稍有知识者的座右铭。他们深信,人类进化史,就是人类的科学发展史,只有科学无止境地不断发展下去,才能把整个人类带入美好乐园。
  ②而另一些智者却没有这么乐观。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早在20世纪初就已预言:“科学是一柄双刃剑,人类迟早会明白。”本人就是大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则声称,“人类通往毁灭的道路是由杰出的科学家的名字铺就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芮斯在《我们最后的时刻》一书中曾如此这般地忧心忡忡:人类已经到了如此位置,我们自己现在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在一直威胁着人类的自然灾害之外,还加入了自身的科技。
  ③我相信,这些智者的告诫绝非杞人忧天。
  ④数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后患无穷的负作用。以军事领域为例。古代战争处于冷兵器时代,主要武器是长矛、弓箭和盾牌,炼铁术给人和马匹装上了盔甲,火药则使人类战争升级,进入谈笑间杀人于无形的阶段,飞机、战舰、坦克的出现极大扩展了战争的规模和空间,使其杀伤力的增长呈几何级数,以至于天空和海洋都可以成为无所不在的战场,核技术、化学武器则更将人类引向自我毁灭的边缘。
  ⑤这两年科学史学家田松在《读书》杂志几次撰文,对所谓“科学的价值”深度质疑,认为一项新奇的科学发明出现了,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欢呼、赞美,而是警惕,他呼吁必须建立一种机制,以监督和防范科学技术危害社会。其实,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科学最早是属于哲学和宗教范畴的,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主要是满足其对于天文宇宙的好奇心。进入工业文明时代,随着资本主义兴起,科学变得越来越功利,科学一定要转化为技术和利润才有价值。如今的大科学时代,资本增值成了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不少科学家已经沦为某科学共同体的特定服务工具。比如美国的孟山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研发者和推动者,有足够的钞票“收购”和雇佣全世界上万名科学家为其服务。
⑥而今,科学越来越注重形而下,被称为“后人类”的克隆人,一出生就挣扎于伦理困境,成了对科学技术的一个反讽。人工智能更显示了科学的无所不能,它不仅让围棋世界冠军成为手下败将,据说还能胜任成人高考的所有科目,可以写诗、作曲,创作小说和剧本,教书,谈恋爱等,对此科学史家江晓原认为,如任其没有伦理限制地发展下去,无异于养虎为患,并发出尖锐质疑,你可以养虎,但你如何向人类保证这样的老虎不吃人?我们也由此理解了,霍金何以发出如此警示:“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这个时候,对科学该不该警惕,已经是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了。
(本文有删改)
【小题1】第①、②段分别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简要分析。
【小题2】科技逐渐沦为“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文章的第④、⑤两段分点回答。
【小题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小题4】有人认为:“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关键在于谁使用,怎样使用。”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简述理由。你认为人类为此可以做些什么?结合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谈谈你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24 03:14: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