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借一堑,长一智》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人们热衷于旁观。只有自己“亡羊”了才想到“补牢”,只有自己丢钱了才想到为口袋钉个纽扣,只有自己陷进隐秘的泥潭才学会绕道而行。人们习惯向别人借钱借物,却很少借鉴别人吃过的亏;人们喜欢从别人那里得到施舍,却很少琢磨别人的“致富经”;人们喜欢在别人身上挖掘笑料,却很少思量,那笑料里是否也有自己的影子。
②吃一堑,长一智,以这个速度计算,一个人一生得吃多少“堑”,才能把脑子补聪明了,闹不好吃坏了胃,吃坏了岁月,还真是不划算。
③所以,吃一堑,不如借一堑。
④借鉴别人的失败和挫折,往往可以获得更有益的启迪,拓展更宽广的视野。很多教训不必件件亲历,事事经过。比如:
不一定非要摔断了腿,才了解电动轮椅的构造;不一定非要置身贫民窟,才懂得铺张浪费的可耻;
,
。
⑤借他人之“堑”,铺自己的坦途。勾践借夫差贪美恋色之“堑,”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三千越甲终吞吴;刘邦借项羽刚愎自用之“堑”,拜张良,追韩信,终得大汉数百年霸业;***借石达开兵屯绝地之“堑”,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迎来史诗般的胜利……
⑥
吃一堑,长一智,是在自己的伤痛里磨砺珍珠;借一堑,长一智,是从别人的挫折里淘洗金子。珍珠不易磨砺,吃一堑怕是远远不够。相比珍珠,金子更容易淘一些。所以,吃一堑不如借一堑来得实惠。
⑦吃堑,犹如良药,苦口但利于病。借堑,需要胆量、胸襟,甚至智慧。不论是自己之“堑”,还是他人之“堑”,都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和财富。不管是吃还是借,“堑”都是好东西,总比核桃仁、脑白金见效要快得多。
⑧萨特说,他者即地狱。其实,他者并非一座地狱,只要你稍微调整一下思考的心,他者就是一面镜子,令你自警;他者就是一粒药丸,健脑补心。
(有删改)
【小题1】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人生路上的“堑”犹如良药,虽然苦口,但是对我们人生的进步很有帮助。 |
B.本文论证思路很清晰,首段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列举借堑长智的例子,最后得出结论。 |
C.第⑤段列举勾践、刘邦、***借他人之“堑”而获得成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借他人之“堑”,可以铺自己的坦途。 |
D.吃一堑不如借一堑,因为我们吃堑很不划算,所以作者希望我们不能吃堑,只能借堑。 |
E. 文末作者对萨特所说的话提出异议,其实就是告诫我们要学会借堑自警。
【小题2】说说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小题3】阅读第④段,请仿照画线句子在空格处续写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