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为学》,完成小题。
为 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卒于鲁也传之 卒逢暴雨(《列子》一则) |
B.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
C.吾欲之南海 至之市,而忘操之(《郑人买履》) |
D.西蜀之去南海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
【小题2】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子何恃而往! |
B.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列子》一则) |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D.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礼记》一则) |
【小题3】文中举两位僧人去南海的例子,有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