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子[1]
余居西湖寓楼,楼多鼠,每夕跳踉几案,若行康庄。烛有余烬,无不见跋[2]。始甚恶之,继而念鼠亦饥耳。至于余衣服书籍一无所损又何恶焉。适有馈饼饵者,夜则置一枚于案头以饲之。鼠得饼,不复嚼蜡矣。一夕,余自食饼,觉不佳,复吐出之,遂并以饲鼠。次日视之,饼尽,而余所吐弃者故在。乃笑曰:“鼠子亦狷介乃尔[3]。”是夕,置二饼以谢之。次日,止食其一。余叹曰:“不惟狷介,乃亦有礼。”——节选自[清]俞樾《春在堂随笔》
(注释)[1]作者俞樾,晚清极有影响的学者之一,经学大师,在群经诸子、语文训诂、小说笔记上贡献巨大,辑有《春在堂全书》凡500卷。[2]跋:踩踏。[3]乃尔:如此。资 料 卡 | 古代汉语修辞方式:同义连用 |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临时组合在一起,使其意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成为一个整体意义,其作用相当于一个词语,这种表达方式就叫同义连用。如本文中“适有馈饼饵者”一句中的“饼饵”二字,“饵”与“饼”同义连用,都指“糕饼”类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