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题
(甲)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乙)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解: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是时国破家亡,夫伤物散,作者流离失所,历尽乱离之苦,词情极为悲戚。“尘香”,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拟”,准备、打算。“舴艋”,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小题1】对甲乙两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词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不识愁为何物。着一“强”字暗示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做作之愁,是闲愁。 |
B.乙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的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听人说双溪春色很美好,诗人就去了双溪泛舟赏景,借此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
C.甲词反复说“欲说还休”,乙词写“欲语泪先流”,神情凄然,可见愁情之繁复深沉,无以言表。两作者的愁都包含了对故国的忧思。不过,甲词还蕴含饱受排挤,忧国忧民、壮志难酬之愁;乙词还蕴含着国破家亡思乡思亲的深哀巨痛。 |
D.甲乙两词特色各异。甲词以“愁”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幽微难言的复杂心情。乙词作者通过神态和心理描写,融情于景,借暮春衰残景象,烘托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
【小题2】结合词作内容,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小题3】将乙词上片所展示的画面情景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