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泉香而酒洌(清) |
B.伛偻提携(提拔) |
C.攒蹙累积(聚集在一起) |
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以前,从前) |
A.攀援而登 学而不思则罔 |
B.至于负者歌于途 游于是乎始 |
C.故为之文以志 属予作文以记之 |
D.颓然乎其间者 悠悠乎与颢气俱 |
A.(甲)文主要写了滁人游、太守宴和众宾欢三幅画面,其中把滁人游放在首要位置,并且把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 |
B.(甲)文写太守醉是为了写乐,是为了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全段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人情味。 |
C.(乙)文写西山之“异”吸引着作者,于是命仆人带路,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灌木杂草,焚烧枯落草叶,披荆斩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处。 |
D.(乙)文中的“犹不欲归”写作者虽醉而流连忘返,表明作者此刻沉醉于西山之美,陶醉于西山之游的欢悦。可见西山使作者得到了真正的“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