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甲]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论语·公冶长》
[乙]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丙]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小题1】下列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谈“仁”的概念,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把它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一起,使人对“仁”的理解不致流于空泛比如选段丙就提到“仁”在家、在邦的要求 |
B.俗语有言“人各有志”,自己视为正确的、善的、快乐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这样认为。所子贡提出不愿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也不会强加于别人。孔子对此并不认同。 |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术思想的一条重要的人际交往原则: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对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 |
D.“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指自己想站得稳,就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稳;自己想通达,就要帮助人家一起通达。孔子认为,实行“仁”的关键就在于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
【小题2】结合上述语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儒家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