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宾客诣
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
②,二人进火
③,俱委而偷听。炊忘著箅
④,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
⑤?”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偷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
⑥。”太丘曰:“尔颇有所识
⑦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
⑧,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诣:拜见。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竹箅。⑤馏:蒸饭。⑥糜:粥。⑦所识:收获的知识。⑧更相易夺:互相改正错误。
【小题1】下列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
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尊君在不(“不”同“否”) |
B.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下车引之(指代元方 ) |
C.仿佛志之(记) 大人与客语(谈话 ) |
D.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小题3】从甲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元方从小就聪明善辩,请你结合乙文的具体内容分析他如此聪明善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