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注释):伤:哀伤,叹息。仲永:人名。金溪:地名。隶耕:耕田为业生。生:长到。未尝:不曾。识:认识。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求:要。异:对……感到诧异。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与:给。即:立刻书诗:写下。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养:奉养,赡养。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邑人:同县的人。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利:认为有利可图。扳:通“攀”,牵。环:四处,到处。谒:拜访。余:我。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从:跟随。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复:又,再。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行 忽啼求
B.学须静也 逝者如斯
C.夫子之行 君与家期日中
D.非无以广才   才须
【小题2】下列句子翻译、断句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和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指的是“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此句中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即“迷惑缓慢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控制性情”,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驰”与“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珍惜光阴,坚定意志。
【小题3】《伤仲永》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这个故事很好地证明了《诫子书》中哪句话所阐明的道理(用原文回答)?
【小题4】写出《诫子书》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3 11: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