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据《尚书·微子之命》记载,周成王的叔父唐叔得到异株而共穗的稻子,献给成王,成王命他给与周公,周公得禾后,作了《嘉禾》,宣扬天子之命。②汉武得鼎,以名其年: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汾阴一个名叫锦的巫者得到宝鼎(古代常以鼎为传国的重器),奏闻朝廷,武帝命迎鼎至甘泉,并把年号改为元鼎。③叔孙胜狄,以名其子:据《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这年冬,狄人攻鲁,鲁文公使叔孙得臣击败狄军,获其首领侨如,为了庆祝这次战功,叔孙得臣便把自己的儿子宜伯取名为侨如。④雨麦:天上像下雨似的落下麦子,当是附会的传闻。一说是播种麦子。⑤忭:喜乐。⑥饥:谓连年灾歉。⑦繄:句首语气词。
【小题1】理解文言词义,可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从而确定词义;可根据词语所在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含义;可借助语法分析推断词义。请根据语境,借助推断文言词词义的方法,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含义。
(1)以为休息之所(__________)
(2)弥月不(__________)
(3)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客(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官吏相与庆于庭。
(2)繄谁之力。
【小题3】以亭台楼阁为题的散文,一般都会或多或少地具体描写亭台楼阁本身或它周围的景色,例如《岳阳楼记》中有__________,《醉翁亭记》中有群山环抱、泉水淙淙。此文则不然,它不仅没有对喜雨亭作任何具体的描绘,对亭子周围的景色,也未著只字,通篇都是扣住__________,抒写__________(限2字)之情,表现出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小题4】请根据选文的内容或形式,自拟一副对联。(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
【小题5】从《喜雨亭记》中,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请根据“家国情怀”的含义,完成下列小题。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其家国情怀的词句是__________。
(2)参照下面画线部分的内容与形式,在横线处进行补写。
“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是秋瑾报国的决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对历史的叩问。直到今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希冀着祖国强大,憧憬着生活美满。家国情怀就这样代代流传,绵延不止,凝聚成岿然不倒的民族精神。
【小题6】苏轼不仅是文学家,还是一名书法家。欣赏下面苏轼的书法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1)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左右疏密相间,时紧时放。
B字形欹(qī)正参错,或大或小。
C采用狂草书体,活泼飞舞,奔腾放纵。
D沉厚中见放逸,尽显书者情感之起伏。
(2)任选作品中一个双音节词语,用规范的正楷字写在下面。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0 10:48: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