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景公
①游于纪
②,得金壶,乃发
③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
④,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
⑤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
⑥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
⑦;纪有此言,注
⑧之壶,何鄙也,不亡何待乎?”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①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②纪:原是春秋时期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③发:打开。④反:同“翻”,翻过来。⑤鳋:鱼腥味⑥不肖:没有才能的人。⑦闾:里巷的大门。⑧注:记载。
【小题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
恒过(_______) (2)
衡于虑(_______)
(3)则
恶其鳋也(_______) (4)纪有
书(________)
【小题2】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何以亡也? 以顺为正者 《富贵不能淫》 |
B.乃发视之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周亚夫军细柳》 |
C.因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
D.不亡何待乎?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
【小题4】孟子和晏子认为国家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