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三则之二三篇
蒲松龄
(甲)一屠晚归担中内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眼,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③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④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⑤之以归。
非屠,乌⑥能作此谋也!
(注)①行室:外边的临时居住的房子,这里指耕田人临时搭建的草庵。②苦(shàn):用草编的席子 ③盈:满,足。④豕(shǐ):猪 ⑤负:背 ⑥乌:哪里,怎么
【小题1】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 B.意暇甚 意:神情、态度 |
C.屠暴起 暴:突然 | D.只露尻尾 尻:大腿 |
A.止有剩骨/止露尻尾 | B.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 |
C.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 | D.禽兽之变诈/两狼之并驱如故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
C.两文故事情节生动,语言简练,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D.两文最后一段都是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讽刺狼的狡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