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出师表》选文及链接材料,完成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六年春,亮身率诸军攻祁山,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亮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请自贬三等,以督阙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统如前。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有改动)

注释:①六年春:建兴六年,公元228年。②拔:攻取,攻打。③西县:县名,在今甘肃省礼县附近。④叨窃:指不该得而得。这里是诸葛亮谦虚的说法。⑤旄钺(máo yuè):白旄黄钺,借指军权。⑥阙(quē):缺点,错误。⑦右将军:官名。这里实际指诸葛亮被贬官。

(丙)

孔子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jué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夫禽兽昆虫犹知比假而相有报也,况于士君子之欲与名利于天下者乎!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源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刑赏者,亦乱之基也

(选自刘向《说苑卷六·复恩》)

注:①[易]指古代典籍《易经》。②[德]报答、感激。③[县禄]给予俸禄。县,读音xuán,“悬”的古字。④[逮]到了。⑤[蛩qióng蛩巨虚]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蛩蛩与巨虚是形影不离的二兽。⑥[啮]咬。⑦[比假]互相亲近、帮助。⑧[营]谋求。

【小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先帝不臣卑鄙/皆美于徐公 试用之昔日/还汉中
B.故崩寄臣以大事也/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必啮以蛩蛩巨虚/路不拾
C.兽也/进亦忧,退亦忧  为一体/万事备,只欠东风
D.恐托付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可计日而也/君县禄以
【小题2】结合上下文,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提出了赏罚严明的建议,国君如果跟府中亲近,跟宫中疏远,有所偏私,则国家政局避乱。“不宜”反复陈说,恳切告诫。
B. 君王如果不能回报臣子的功劳而忌惮实行封赏,将是祸乱的根源。当赏则赏,恩威并行。臣子才会回报君王,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小题3】甲文中诸葛亮为后主提出了“赏罚严明”的建议,请你认真阅读乙文、丙文,结合内容分析,它们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体现这个主张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15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9 09:48: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