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诫子书》,完成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俭养德  属予作文记之
B.慢则不能励精    雨霏霏
C.年与时  公将
D.与日去  醉翁之不在酒
【小题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
翻译:以冷静来修养身心。
理解:文章开篇以“君子之行”这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要求其子,接着写本句,指出“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理解:此句明确了“静”与“志”“才”的关系。强调不坚定自己的志向、明确自己的抱负,就无法做到淡泊宁静。
C.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理解:与上句“淫慢则不能励精”一起说明“淫慢”和“险躁”的害处,从反面谈不“静”,是为了彰显“静”的价值。
【小题3】诸葛亮、欧阳修、陆游的家诫文都谈及学习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从上文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强调学习可以_____,欧阳修强调学习可以______,陆游强调学习可以_______。

(链接材料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节选自欧阳修《诲学说》)

(链接材料二)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节选自陆游《放翁家训》)

注:①[害]妨害;妨碍。②[贻]遗留。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7 06:45: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