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材料二)

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读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节选自曾国藩《与诸弟书》)

(材料三)

夫战,始如处女,及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节选自孙武《孙子·九地》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去”与“意与日去”中的“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西蜀之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B.国怀乡,忧谗畏讥。
C.死肌,杀三虫。
D.我从年辞帝京。
【小题2】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的翻译及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
(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除了内心恬淡以外,没有什么不可以拿来明确志向的,除了摒除杂念和干扰以外,没什么不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目标的。
理解:强调“淡泊”“宁静”对于确立并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性。
(乙)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理解:这句话间接说明“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丙)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又怎么能赶得上君子呢!(或译成: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理解:诸葛亮谆谆教导儿子,要想成为济世之才,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这样后悔就来不及了。
【小题3】三段文字都谈到“静”的重要性,但又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出每则材料的侧重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4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30 09:18: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