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

注:①与:从,跟。  ②人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
【小题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往之家 (2)以顺为者 (3)人曰 (4)天下恶乎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而或长烟空  定于
B.民之  女有
C.杂相许   沛下雨
D.与民之  水之就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焉得为大文大乎?
(2)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小题4】下列对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有很强的说服力,甲乙两文都能体现这一特点。
B.甲文从“妾妇之道”开始立论,指出了公孙衍,张仪没有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
C.甲乙两文都是以对话行文,在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仁”的思想。
D.乙文通过苗“槁”与“兴”的对比,表现“雨”对苗的重要,也表现人民对明君的盼望。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31 01:02: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