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二)臣有二鸟,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①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②而不苟取,力裕③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褫(chǐ):卸下。②受大:指饮食量大:③力裕:力量充沛。A.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有时 |
B.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才能 |
C.比行百余里 比:比照 |
D.故常奇之 奇:对……感到惊奇 |
A.骈死于槽枥之间/所欲莫甚于生者 |
B.其真无马邪/此其为马 |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受大而不苟取 |
D.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