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节选)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鸣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注释)①方山子:即下文的陈慥,字季常。②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③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④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⑤矍:吃惊。⑥勋阀:门第显贵。A.吴均(《与朱元思书》) | B.陶渊明(《桃花源记》) | C.刘禹锡(《陋室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