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爱莲说》,完成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家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中外直 政人和 博古
B.香远慕圣贤之道    老当
C.濯涟而不妖  风徐来 冰玉洁
D.可观而不可亵玩焉    未能谋 好高骛
【小题2】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甲)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翻译:只有晋代的陶渊明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很喜爱牡丹。
理解:陶渊明爱菊,自唐朝以来人们非常喜爱牡丹,作者喜爱的与他们不同。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理解:把菊花、牡丹、莲比作不同的人,看似写花,实则写人,暗写自己如君子。
(丙)菊之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就很多了!
理解:表明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隐逸于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体现了他逍遥避世人的人生追求。
【小题3】自古以来,我国有许多如莲的君子。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结合《爱莲说》,分析材料中人物的品质。

(链接材料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餔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节选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链接材料二)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目《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 [放] 放逐。 ② [餔(bū)其糟而啜其醨(lí)] 意思是效法时俗,随波逐流。③[察察] 洁净的样子。④ [汶汶] 污浊的样子。⑤ [温蠖(huò)] 昏聩。⑥ [弘范] 元初大将。⑦ [张世杰] 宁朝抗元爱国名将。⑧ [固] 坚决。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08 11:44: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