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文言文阅读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二章》)

(乙)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

(注释)①子击:魏文侯的长子,国君的继承人。②田子方:子击的老师。③伏谒(yè):行礼拜见。④亦:副词,只是,不过。⑤而:通“如”,如果。⑥家:大夫的封地称“家”。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大丈夫哉   诚:真正。
B.富贵不能淫:使……迷惑。
C.田子方于道 遭:遇到。
D.子击乃之 谢:感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A.顺为正者/不物喜
B.遭田子方道/告之
C.一怒诸侯惧/则纳履去耳
D.丈夫冠也/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者也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批驳了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B.(乙)文中子击先“怒”后“谢”,可见田子方骄横无理,不懂教育,愧为国师。
C.(甲)文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除了描写人物的语言,还写到了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安往而不得贫贱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0 05:16: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