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李丹崖的《陋巷里的春天》,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刚刚搬到老城深处居住的时候,每天都能听到隔壁那对父子的谈话。

②“爸爸,大多数的花朵只有春天才有,是因为它们对季节挑剔吗?”

③“孩子,不是,是春天偏巧适合很多花开放。”

④“爸爸,那是季节对花朵有偏爱吗?”   

⑤“孩子,季节从不偏爱某一种花朵,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金菊,冬有腊梅。”

⑥孩子笑了,父亲也笑了。

⑦应该说,这是一对心态阳光的父子,我决心看一看他们是怎样的人。

⑧那一日,我在门前掇了条凳子,拿本书,边看边坐在门外等候。不多时,隔壁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父亲走了出来,然后回过头似乎在搬动什么,用尽全力,一次没有成功。我走过去,才发现,是一副轮椅,他的儿子,就坐在轮椅上,满脸春风。

⑨我愣了一秒种,赶紧过去帮忙,合力把孩子抬出来。

⑩“叔叔谢谢您。”孩子笑容可掬。

⑪ “不用谢,你真棒!”我和孩子握了握手。

⑫胡同悠长,那样一对父子,迅速地消失在巷子尽头。不知怎的,我始终觉得他们并不像别人推起轮椅那样沉重。我也为拥有这样一家心里常驻阳光的邻居而自豪。

⑬三个月后,我去一所中学讲授写作课。老师事先把几个写得比较有文采的孩子的作文交给我,便于我在公开课上点评。

⑭我从十篇作文中发现了一篇名为《陋巷里的春天》的作文。那位学生写到这样一段话:

⑮“我身居一条窄窄的巷子里,巷子就是河流,父亲每天推着我,从河流里经过,我的轮椅就是我的船,父亲就是那位船工。没有浪花的一条河,沿途的两岸是高高的墙或人家的垂花门,时而有红梅、蔷薇、牵牛花在院子上伸出来,那些就是汹涌的浪花了。”

⑯我瞬间想起自己的邻居,那位坐在轮椅上的孩子。对照这段美得近乎诗意恣肆的文字,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一定是那个孩子写的。后面还有一句话——

⑰“陋巷之陋并非贫瘠和简陋,而是一池洼地,洼地才能承载流水,才能映照万物。陋巷里,也照样有春天,相反,和开阔的公园相比,这里的春天别有洞天。”

⑱我对写这篇作文的孩子特别期待,打算把他的作文在公开课上作为范文朗读。

⑲很快就到了公开课的时间。我边讲课边用目光搜索那个孩子。然而,并没有我那位邻居出现,我有些近乎失落的感觉。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这反倒证明更多身患疾病的孩子,内心都阳光普照,该多好!

⑳我近乎诵读式地朗诵了那篇《陋巷里的春天》,然后,我示意这篇文章的作者举起手来,让大家都认识一下。

然而,却并没有人举手。我再次强调一遍,这时候,老师走过来,告诉我,这篇文章的作者并没有手,他的作文全部是用嘴巴叼着笔来完成的。

我瞬间出了一身汗,感觉愧对这个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我走到了那个孩子身边。是个女孩,脸上并没有尴尬,洋溢着我邻居少年一样的笑容。她说:“老师,虽然我无法举手,也没有应答,不代表我在伤心,我一直在笑,在希望老师能够通过笑容辨识到:我就是人群中最美的一朵会笑的花。”

我几乎热泪盈眶,一整节课,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公开课结束,在我的提议下,全部学生都为那个笑容像花朵一样的孩子热烈鼓掌。所有人都觉得,她是花朵,因为,她的心里住着春天。

【小题1】结合语境,体味语言。
(1)“不知怎的,我始终觉得他们并不像别人推起轮椅那样沉重。”这句话中的“沉重”有怎样的意味?
(2)“孩子,季节从不偏爱某一种花朵,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金菊,冬有腊梅。”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2】文章中有两处引用失去双臂女孩的作文内容,你觉得第二处引用的文字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理解。
【小题3】本文以“陋巷里的春天”为题,有什么作用?
【小题4】阅读下面两段链接材料,结合本文第段划线句,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一)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卖白菜》

(链接材料二)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背影》

请分别说说“我几乎热泪盈眶”“母亲第一次流泪”“在晶莹的泪光中”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3 12:46: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