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逄上怒甚,微神色不移,上亦为之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微来,匿怀中;微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茌平人马周客游长安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六月,壬午,以早旱,诏文武官极言得失。何武人不学,不知所言,周代之陈便宜二十馀条。上怪其能,以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为臣具草耳。”上即召之;未至,遣使督促者数辈。及谒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寻除监察御史,奉使称旨。上以常何为知人,赐绢三百匹。
(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状貌不逾中人 逾:超过 |
B.每犯颜苦谏 犯颜:指冒犯君上威严 |
C.上亦为之霁威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
D.上怪其能,以问何 怪:对…感到奇怪 |
A.上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应如下断句:“茌平人马周客游长安/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 |
B.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孙权劝学》就选自该书。 |
C.古代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纪年、纪日、纪时等,上文的“六月,壬午”中的“壬午”就是用这种方式来纪日的。 |
D.“陛下欲幸南山”,最终“不行”,是因为开始这样想,后来害怕徵生气,所以停止了。 |
A.溪深而鱼肥 |
B.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 |
C.环而攻之 |
D.面山而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