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醉翁亭记》,回答各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句,每组词句中加点词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之蔚然/子成龙渐水声/博强记
B.于泉上/危不惧之者谁/不可
C.饮少醉/浅尝止晦变化/窗几净
D.伛偻携/旧事重觥筹交/综复杂
【小题2】翻译下列三个语句,并根据上下文对其做出的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理解:这里是在言说作者的志向,不在乎喝酒,更在乎百姓能在这里同他一起游乐。
B.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翻译: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地欢乐。
理解:这句描绘的是滁州百姓乐于与太守同游,表现太守治下百姓的太平生活。
C.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翻译: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理解:树林里的鸟因为人们的离开而雀跃,指责人们破坏了树林应有的宁静。
【小题3】在被贬谪的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心做事,积极进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合原文及链接材料说说这种思想在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身上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元和十年,柳宗元例移为柳州刺史。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材料二)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道路泥泞积水。②侪chái:辈;类。③畚锸(běnchā)畚,盛土器;锸,起土器。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亦借指土建之事。④沈(chén)意同“沉”。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5 01:49: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