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方
曹春雷
①银柱想分家,确切地说,是他媳妇想分家。她一个劲跟银柱絮叨:“你看村里谁家娶媳妇这么长时间了还没分家?”银柱耳根子软,就去找爹,期期艾艾地说了。
②爹很痛快,说:“行,也是时候了。”于是,就分了。银柱还有个哥,叫金柱,爹把该分的都分给弟见俩了。最后,只剩下两个饭店。村南的是老店,村北的是新开的。爹一直在老店坐镇,亲自掌勺,新店由金柱掌勺。
③怎么分呢?爹犯了难。老店挨着一条大路,人来人往,已有了固定的顾客群,生意红火。新店位置偏,门前人少,由于刚开张,吃饭的人不多。
④银柱当然想要老店,媳妇昨晚就对他说了:“无论咋样,咱也要老店。”于是,他吞吞吐吐,对爹说了自己意思。
⑤爹吧嗒吧嗒吸着烟,说:“那咋行,你哥不明摆着吃亏吗?”金柱在跟前,却说:“行啊,银柱要老店,我就要新的。”爹看了金柱一眼,说:“你寻思好了,和你媳妇商量好了?”“嗯,商量好了,就这么定了吧。”金柱答得很干脆。
⑥于是,银柱乐滋滋地掌管了老店。可爹对银柱说了:“我只给你掌勺这一个月,你好好学,以后我就甩手不管了,你们哥俩的店,我谁都不给你们干。你哥那儿,反正手艺我已教给他了。你们俩的店以后是赚是赔,都是你们自己的事。”银柱忙不迭地答:“那是,那是,爹”。
⑦银柱跟着爹学炒菜。爹的手艺,十里八乡都叫好。特别是一道“黏糊鸡”,是招牌菜。炖时在作料里加了从山上采来的果子,炖出来黏黏糊糊,酥且香,客人们大都是奔这鸡来的。
⑧银柱脑子精,很快就学会了。一个月后,爹丢下铁勺,解下围裙,径自走了。银柱既是老板,又是大厨。
⑨两个月过去,银柱却郁闷地发现,来吃饭的人比爹在的时候明显少了。有客人说:“你做的黏糊鸡比你爹做的差远了。”怎么会呢?这可是爹手把手教的,他第一次做出来的鸡,爹品尝后也是认可的。银柱还听说,金柱那边的客人多了起来,每到饭时就人来人往,桌子坐得满满的。银柱媳妇说:“你爹不会是留了一手,把秘方给了老大。”银柱白了她一眼,“瞎说!”
⑩门前日渐冷落了。银柱对秘方的事也起了怀疑。他去找爹,绕了很大的圈子才把这话说出来。爹听了,声音顿时高了八度:“你说啥,我另外有秘方,给了老大,不给你?”银柱不敢吭声。
⑪父子相对无语。过了好一会儿,爹才开口道:“走,咱到老大店里看看他怎样炖鸡。”
⑫在老大店里,银柱和爹看着金柱先炖好一锅鸡,然后爹让银柱掌勺,也炖了一锅,一起端出去让客人们尝。客人们都说:“这两锅鸡味道差不多,分不出上下。”正好有客人曾在银柱那里吃过,这时高声说:“银柱啊,你在这炖的可比你在自家店里炖的好吃多了。”
⑬银柱更疑惑了,到底咋回事呢?难道在老大店里,自己的手艺就不自觉地提高了?
⑭银柱跟着爹到厨房,爹抽了一会儿闷烟才说:“你哥用的食材都是最好的。别的不说,只说油和鸡,你哥用的花生油是自家榨的,鸡都是上门收的草鸡,必须是羽毛鲜亮的才要。你呢,油是从小贩那进的,鸡是只要便宜就买。我还听说邻村奎山婶子的鸡瘟了,马上就要死了,你却收购了来,有这事吗?”银柱听着,把头埋得很低。
⑮爹数落了很大一会儿,却突然口风一转:“不过说到秘方,我还真有一个没传给你。”
⑯银柱一听,猛地抬起头,两眼放光。
⑰爹找来笔,在烟盒上的反面写了几下字,递给他,说:“这就是,拿去吧。'
⑱爹的字龙飞凤舞,银柱认了好一会儿,才认出来:心要正。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期,有删改)
【小题1】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从银柱的角度概括出其他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