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材料一】
2016年9月25日,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在贵州正式投入使用,它被形象地称为“中国天眼”。2017年10月10日,“中国天眼”发现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这是中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中国天眼”与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2.25倍。

图- FAST天眼的系统构成
【材料二】
“中国天眼”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金科村的大窝凼。项目所处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窝凼形成的漏斗“天坑”如一个巨型“大碗”,刚好能够建成口径长达500米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平塘县年均降水量大,而喀斯特地貌正好便于雨水下渗和流动,不易在大窝凼里形成积水。该地区平均海拔710米,空气稀薄,能见度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观测设备的效能。“中国天眼”的运行,需要十分“安静”的环境,要尽量避免电视、手机、广播等无线设备对天眼的磁场带来干扰,保持天眼的灵敏度。选址在大窝凼,最近的乡镇也离此5公里之外,能最大可能地减少周边电波对天眼运行的干扰。
【材料三】
“中国天眼”真正令世界瞩目的,是它的三大自主技术创新。它具有三大自主技术创新:一是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天然地貌建设巨型望远镜;二是采用主动反射面技术,整个反射面由4600多块可运动的等边球面三角形叶片组成;三是轻型索拖动馈源支撑技术,将万吨平台降至几十吨,实现了毫米级的动态定位精度。
【小题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中国天眼”具有哪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
【小题2】阅读【材料二】,说说“中国天眼”选址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的原因。
【小题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中国天眼”三大技术创新发生在图一所示的哪几个构成部分中。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性学习 更新时间:2018-05-03 06:3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