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哈尔滨群力新区,年降雨量近600毫升,且集中在夏季,所以雨涝是城市的一大问题。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处于该城市的低洼平原地带,设计者用填挖土方的方法,在公园营造了一处城市中心的绿色海绵,仅用10%的城市用地就解决城市的雨涝问题。具体做法是沿场地四周,通过挖方和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高地种植旱生果木,而洼地养鱼或种植湿生植被,成为一条蓝绿相间的“海绵”带,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过滤、沉淀和净化后进入核心区的低洼湿地。在此整体格局基础上,建立步道网络,穿越于丘陵和泡状湿地之间。建成后的雨洪公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做出了贡献,同时为新区居民提供优美的游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
【材料二】
浙江金华燕尾洲公园位于金华市区的三江口,为了摆脱雨季洪水的困扰,改变以往在两江沿岸筑起水泥高堤以防御洪水的做法,提出与洪水为友的理念。将河岸改造为多级可淹没的梯田种植带,将来自陆地的雨洪滞蓄和过滤。这种梯田河岸不但增加了河道的雨洪行走面积、减缓了水流速度,而且缓解了对岸城市一侧的防洪压力。这样生态化地处理雨洪,减少了城市开发所导致的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和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让开发前后水流量和峰值保持不变,同时水流峰值的出现时间也基本保持不变。
梯田上广植适应于季节性洪涝的乡土植被,每年的洪水为梯田上的多年生植被带来充足的沙土、水分和养分,使其能茂盛地繁衍和生长不需要任何施肥和灌溉。而梯田的挡墙建成可行走的步行道网络,使滨江水岸兼具防洪能力和休憩的美丽景观。
公园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的考验,目前已成为金华市的一张名片,也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优秀案例。

低影响开发与传统开发水文比较示意图
①峰值:在所考虑的时间间隔内,水的流量变化的最大瞬间值。
②水文:自然界中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
【材料三】
四川的活水公园改造是在原有的总体设计不变的基础上,融入海绵城市“水体自然净化”理念,因地制宜地安装新设施,对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雨水经过流水雕塑通向兼氧池(兼有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的污水净化池),然后进入人工湿地,湿地中种有鱼藻、黑藻等沉水植物,浮萍、睡莲等浮水植物,以及菱白、菖蒲等挺水植物,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对吸收、过滤或降解雨水中的污染物负有不同的功能,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从整个处理系统中游人可以看到上游的水质较差,生物稀少,随着水被逐步净化,生物群落越来越繁盛的过程。成都活水公园收集雨水后,将部分雨水透过土壤回填到地下,其余的雨水经过各个环节的净化处理后一部分回收进行浇灌或景观用水,一部分排入河中。这种景观化的雨水处理方式不但顺应雨水循环的自然模式,而且人性化的生态景观,丰富了人们的视觉,增长了人们的知识,创造出了一个极具亲和力的生态公园,体现了人与水的依存关系。
【小题1】请你依据“示意图”,对【材料二】中与图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具体说明。
【小题2】读了上面三则材料,说说你对“海绵城市”有了哪些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性学习 更新时间:2018-05-16 08: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