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材料一: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在古代,书信还有多种别称。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① 。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② 。《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③ 代称书信。另外,以④ 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1)根据内容提示,请在横线处填写二字词语,符合语境。
材料二:没有文字时就有“书信”,用的是采取结绳、刻符等方式。据考古发现,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器上已有刻划符号。我国的苗人,也用过刻符。方亨咸《苗俗纪闻》说:“俗无文契,凡称贷交易,刻木为信,未尝有渝者。木即常木,或一刻,或数刻,以多寡远近不同,刻而为二,各执一,如约时合之,若符节也。”到先秦及秦汉,出现了手书、家书、手札、信函等。今天的信,在古代称为书。魏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写到了长城卒与家里妻子的通信,其中有“作书与内舍”“报书往边地”的字句。“作书”,即写信;“报书”,即回信。直到明清时代,“书”才改叫“信”了。清代蒋士铨《岁暮到家》中写道:“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三:随着社会的发展,书信离我们越来越远。《见字如面》是国内唯一一档季播型书信朗读节目,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碰触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轻装和社会风貌,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3)一位讲者,轻轻打开一封书信;一只话筒,① 。笔纸间或惠风和畅,或② ,其实承载的是那些散佚趣闻与不同时代的人情百态。总有一封书信,能引领我们重看家国历史,③ ;总有一封书信,④ ,感受世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