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材料一)
宋代钧窑是我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其器表不以刻划花纹来装饰,而是利用还原焰的烧成,出现复杂的窑变来取胜。所谓窑变,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纹路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
钧瓷产生的高温窑变红釉,在煅烧的过程中,随着窑内温度的高低和气氛的浓淡而变化丰富,其中最著名的窑变有:玫瑰紫、海棠红 、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胭脂红、火焰红。另外还有深浅色调的蓝色乳光釉,如天青、天蓝、月白、米黄诸色。钧窑釉色变化万千,红中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渗化,相映成辉。古人曾用“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以及“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无对,窑变无双”等诗句来形容钧瓷色彩之多和窑变之美。
宋代钧瓷不仅釉色绚丽多彩而且周身还分布着珍珠斑、礼花纹、鱼子纹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这些纹路为钧瓷的审美增添了极多的情趣。钧瓷釉面的典型特征是“蚯蚓走泥纹”,它是由于钧窑瓷胎上釉特别厚,经过素烧后,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而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釉流入空隙所造成。一个个气泡串连在一起,在釉面就出现了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如同雨过天晴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釉痕。
(材料二)
宋代钧瓷的造型多取材于商周青铜器,却不是亦步亦趋的抄袭和模仿,而是法古创新。比如宋代钧窑的典型作品——出戟尊,它敞口外撇、束颈、小斜肩、扁鼓腹、底边渐外敞。它的主体分三层结构并以十二条长短不同的泥条粘附于主体,分置在领、腹和下胫部。共计三层,每层四个,两两对称,上下呼应,使得三层也有明显的节奏。泥条的做法保留了一定的直线棱角,使流动的釉子在直线棱角上无法停留而产生“露胎”。这种露胎部分又呈赭红色,正好与饱满的积釉产生鲜明的对比,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出戟尊的造型仿青铜尊式样制作,却一改青铜器的纹饰,使出戟尊显得古拙且高雅;而釉子在不同的体面上流与露的变化,加强和美化了造型,增加了器物浑厚端庄的风韵。
【小题1】请你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点写出宋代钧窑何以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窑之一。
【小题2】结合(材料一),判断下面哪一件瓷器是钧窑烧制的,并说明理由。
A.刻花牡丹纹龙口双系壶B.黑釉描金碗C.灰青釉海棠式炉D.里蓝外红菊瓣洗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性学习 更新时间:2018-06-19 10:42: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