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回答(1)~(3)小题:

【实验步骤】

步骤1:取A、B两种植物的种子各150粒,同种植物种子取自同一批,且饱满程度、大小基本相同.

步骤2:将A种植物种子平均分成A1、A2、A3三组,B种植物种子平均分成B1、B2、B3三组.六组种子分别同时进行如下处理:


A1

B1

A2

B2

A3

B3

温度(℃)

﹣5

30

65

水分

适宜且①____ 

空气

充足

光照

黑暗

步骤3:4天后同时观察并统计各组种子的发芽率.

(1)请补充步骤2

(2)实验后发现,A种植物种子中A1、A3组均未萌发,A2组种子大多数萌发,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 ;B种植物种子三组均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有____ (至少写出两点).

(3)A种植物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有机物来自种子自身的____ (填结构名称).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0-20 06:43: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适量,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处在休眠期、超过种子的寿命等,子叶或胚乳

同类题5

阅读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地    震

    地震是地壳的震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震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大地震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

    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       ”—地核;中间是“       ”—地幔;外层是“       ”—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                     ,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千米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千米的地震为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的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