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我一天一天地长大,
一本又一本新书充实了我的书橱。
让人们去追寻飘渺的奇花异草吧,
我却在书林中挖掘到无穷的宝藏。
读图,回答问题。
①语言在他们手里被赋予新的生命,而不仅仅是将它修修补补,使之有力一点,用法多样一些而已
②他们审慎的态度和巧妙的手法使语言具备了不寻常的气势
③经过大家的运用和驾驭,语言的价值大为提高
④真正的大家并不着意去创造新词,而是想方设法使自己所用的词语丰富起来,使其含义和用法更加深刻,更有分量
⑤他们常常缺乏创造性,更缺少鉴别能力,因而一败涂地
⑥只要看一下当代许多法国作家的事例便可以知道,普通人当中这种天赋是多么缺乏啊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学术的分类方法。“经”是儒家经典,“史”指史籍,“子”是诸子百家和宗教著作,“集”则为文集。四部之关系,可以《春秋》一书予以说明:《春秋》虽为“经”,但孔子作《春秋》,实述旧史,故“史”与“经”通。而“经”“史”皆是文章,则“集”亦与“经”“史”相通。而出于孔子之手,为孔子一家言,则“经”、“史”、“子”、“集”四部之学,在中国实皆相通。
——摘编自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材料二
1861年,冯桂芬提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学术分类方案,该方案包括“中学”和“西学”两大门类,“中学”又包括经学、史学、古学(文学)三科,“西学”包括“历算之学”(天文、历算等学科)和“格致之理”(光学、化学等学科)。在中西学术的配置上,他提出的原则是“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903年张之洞提出“八科分学”的方案,将学术分为八科:经学、政法、文学、医、格致、农、工、商,该方案初步奠定了中国近代学术分科的基础。1913年,教育部公布了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这标志着中国传统学术分类“四部之学”在形式上完成了向近代分科性质的“七科之学”的转变。
——摘编自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请回答: